多肉植物的叶片化水
这种情况很多人都遇见过,多数在夏季,原先挺正常的叶片,突然呈现不正常的透明状,可能还伴随着叶片变暗或者脱落。景天科多肉植物比较自然,一般化水了过段时间会自行脱落,拟石莲属的就比较不自觉,经常硬占着一个位置。

这个情况下,你所要做的,就是尽快的把这些化水的叶片人道清楚,千万不要抱有什么让它慢慢消耗的天真幻想。叶片一旦化水,就对母体没有任何帮助了,不仅不帮妈,还坑妈。
还有一种情况,叶片基部和茎干连接的位置,是多肉比较脆弱的位置,一些病害有容易从这里侵染,这也是为什么夏天多肉叶间积水容易出事的原因之一。
所以化水的叶片不仅要去除,而且要及早去除。
有条件还可以喷一下杀菌药,做进一步的预防。
今天下了场大雨,风叶挺大,有不少多肉淋到雨了,本来看着没事一些多肉,居然就化水了。以劳尔和婴儿手指为代表。水是万物之源,对病菌来说也是,而化水的叶片对病菌来说就是培养基的存在了,不仅有水,还有许多可以用来繁殖的营养物质。
以往的种植多肉植物初学者,常非常容易出現浇灌过多涝死,而如今的升阶初学者则非常容易由于沥干水分,造成多肉的叶片很干瘪
为什么控水了,多肉还是长不肥?
因为控水从来就不是多肉长肥的主要因素,甚至连重要因素都谈不上。这点很容易论证,如果控水就能让多肉长肥的话,那么夏天大家手头上的多肉应该是一年中最肥的时候,毕竟每到了夏天,每个人的嘴里,说的第一句话,就是控水遮阴通风。可结果呢,夏天不仅是最丑的时候,也是最瘦的时候。

控水,对多肉长肥确实有一定的帮助,主要目的在于让多肉植物处于逆境,为了提高自身的抗逆性,相对的也会提高自身的物质积累,也就变胖点。但这不是控水说了算,更和环境相结合的,日照、低温对此影响更大。
没有充足阳光、低温跟不上,控水也是白搭。阳光、低温有了,控水不控水的,其实影响不会太大。真正影响大的,是那种处于光照要够不够的,水多了可能会徒,水少点还像样。
多肉自然的长肥,通常有两种情况
一种是刚发芽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较多日照,从小长得慢但是肥。另一种则是已经长了一段时间,譬如说一两年,成为了老桩或者大小已经固定了,它的生长代谢循环变化已经很小,叶片也容易渐渐变肥。这两者的前提,都是光照要够,光照如不够,为了追求更多的光照,叶片只能越摊越大。
为什么多肉植物在生长期不会因为控水而变肥?什么叫处于生长期呢?
你能直接感受到你的多肉在长大(个头变大变多群生爆盆之类的,不是徒长),水是多肉的主要组成成分,你不给水,它又在长,也只能瘦了。而个头已经处于僵持期的。给不给水,影响就没那么大了。
多肉人为的长肥,其实不是控水,而是大水大肥高温高湿(相对家养冬天环境而言),典型的例子,就是每年春季漳州的多肉,往往会有一些在冬天大棚里用园土种植长大的“巨无霸”,个头大,叶片也肥厚,家养之后,你就会慢慢的看着那个多肉体型慢慢变小了。
至于,为什么每次谈到多肉长肥,总喜欢谈到控水,大概是大多数人能进行的操作也就只有浇浇水控控水了,剩下的改变日照、气温,那可真是难多了。
举个例子,众所周知,有几个地区养多肉,尤其是露养,多肉往往好看也肥,而这些地区因为温差较大的关系,清晨的露水通常也比较多,那么这个控水要不要把露水也控掉呢,按基本的逻辑来说,土表水叶面水可并不利于所谓的控水论。
以上就是多肉植物化水叶片要拔吗以及多肉叶片长不肥原因,如有其他观点欢迎补充。
更多相关推荐
转载:本文由 曼文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zw4j.com/dr/208.html